发布时间:2018-07-04 15:43:26.0点击次数:4659次
大数据是近年来各领域关注的热点。在医学领域,虽然从医疗技术层面开展了不少基于大数据应用的尝试,但临床研究本身对大数据的应用和产出却明显不足。临床医生作为数据的生成者、采集者、管理者,却并不能有效利用临床大数据进行应用或是科研产出,这之间其实受到了从信息系统条件到整个医疗数据信息管理体制的诸多限制。
但在真实世界临床研究大行其道的今天,对于真实数据,尤其是来源于医疗过程中的大数据的需求,似乎又在不断增加。在条件有限的情况下,如何获取和整合来自真实世界的大数据?如何寻找有价值的切入点?如何基于大数据得到有价值的结论并转化为文章、证据等科研产出?这些都是临床医生和方法学学者思考的问题。
作为临床研究方法学专业团队,既对临床研究的需求和困难有深入的了解,也对临床数据的现况有较为深刻的认识。因此,我们基于现实的临床数据情况,提出了一整套贴合当下真实世界临床研究等热点需求的临床问题提炼思路,以及可行的医疗大数据应用方法、统计分析方法。基于上述认识和积累,我们设计了这一课程,以期能更好的帮助广大临床研究者认识当前的临床数据情况、合理的使用临床及非临床大数据资源开展研究,产出科研成果。
2800元/人(包含茶歇、教材;食宿需自理,请您注意会议期间不含午餐)
6月30日—7月1日(2天)
北京京铁大酒店(北京市丰台区广莲路13号)
联系人:张薇
邮箱:enquiry@review-solutions.cn
电话:0535-2105212
报名通道一 >06月15日前发送“姓名+联系方式+工作单位”至邮箱 enquiry@review-solutions.cn或拨打0535-2105212直接电话报名
报名通道二 >
韩晟
主要研究方向 卫生政策、卫生经济学、药物流行病学;北京大学医药管理国际研究中心 研究部主任;北京大学药品上市后安全性研究中心 研究员;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药物经济学专委会 秘书长;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儿科学专委会 常务委员;中国药理学会药源性疾病专委会药物流行病与经济学分委会主任秘书;
北京药学会药物经济学专委会 主任秘书;北京卫生经济学会 理事;中华中医药学会中风病防治协同创新共同体 常务委员;北京大学药学院临床药学专业博士、公卫学院药物流行病学博士后;《药物不良反应杂志》、《中国药物经济学杂志》、《中国研究型医院杂志》编委
曾琳
中国医师协会循证医学分会青年委员。接受医学、公共卫生(医学统计学、流行病学、职业卫生等)教育达10年时间。自2002年至今一直从事临床流行病学临床研究方法学和生物统计学研究工作。作为临床研究方法学专业人员进行了超1000次的临床研究设计、统计分析咨询工作。作为主研者承担过一项首都卫生发展基金项目。参与过多项国家自然基金、科技部重点科研专项基金项目课题,并在其中负责统计分析统计报告撰写等工作。参与临床流行病学、临床研究方法学教学工作超过300小时。作为临床研究方法学特约审稿人参与多个核心期刊、SCI收录期刊的审稿工作。
李楠
主要从事临床流行病学、临床研究方法学和统计学相关领域的研究和教学工作。2006年开始提供临床研究咨询服务,参与了大量课题的顶层设计、方案设计和组织实施过程。
参与了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临床研究方法学和共性技术示范应用研究》的主要工作,并参与组建服务于国家临床研究中心和协同网络的共性技术服务平台。作为方法学人员,参与和正在参与多项临床研究工作。
累计发表论文45篇,其中第一作者(含并列)8篇,SCI第一作者5篇。曾参与首发基金等基金的方法学评审工作。 现为CJCR、中华精神科杂志等期刊审稿人。中华医学会临床流行病学分会方法学组成员,中国药里学会药源性疾病学专委会药物流行病与经济学分委会青年委员
胡晶
博士毕业于北京大学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专业,就职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北京市中医研究所循证医学中心,主要研究方向为药物临床疗效评价及中医药循证医学。入选2017年度北京市科技新星计划。作为负责人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3项课题,并参与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中医药行业科研专项、973、北京市科技计划等多项课题。以第一作者发表SCI论文5篇,中文核心二十余篇。担任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创新教材《药物临床评价》的副主编,并作为编委参与6本专著的编写。
于文博
医渡云资深临床研究专家,生物统计专家。北京大学预防医学硕士,从事药物研发生物统计工作多年,曾服务于默沙东中国研发中心、诺和诺德等跨国药企。近3年主要工作内容,参加国际药厂多项新药研发试验的试验设计、统计分析工作,以及临床试验设计工作,涉及治疗领域主要为抗HCV病毒药物和其他抗感染药物、呼吸与免疫领域药物、抗肿瘤药物等;参加多项队列研究的随访与数据采集系统设计、数据标准化和统计分析工作;基于电子诊疗数据(HIS、LIS、PACS、EMR、手术麻醉等系统)的药品不良反应主动监测研究,主要负责主动监测数据通用数据模型开发工作、药物不良反应判别模型的构建和研发;完成多项基于电子诊疗数据的真实世界研究(RWS),拥有详实和丰富的RWS设计、数据处理和分析经验。
张华
医学博士,助理研究员,工作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2015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临床流行病学研究中心,获得博士学位。参与临床医学研究协同网络建设示范应用研究、应用时域峰度矫正工业脉冲噪声与听力损失的研究、职业紧张与胚胎停育的队列研究等多项科技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参与《流行病学》书籍编写;参与国家级继续教育培训班讲课;参与基金方法学评审工作。参与临床研究咨询工作8年,参与发表论文20多篇,有丰富的临床研究设计与操作经验,能熟练使用统计软件SPSS、SAS、R等数据分析软件进行数据处理。